前一陣子iRiver出了新款的機種,許多人覺得最怪的T10最深得我心,沒想到正在觀望時,iPod nano又發表了,同樣的價位容量卻變成2~4倍,真不知到韓系的機種該怎麼辦?對於nano我也如許多人一樣滿心動的,以前對ipod就沒太多興趣,但這次大容量+flash+彩色螢幕+品牌設計+合理價位的各種優勢之下,真是太殺了。(不過配件還要加錢)
那iRiver的強項呢?音質?電池續航力(T10號稱有56小時)?對主流品牌的反抗情結?後來聽到不確定的消息,可能iRiver年底明年初也會推出大容量的flash機種,不知價位會如何?
想了幾天之後,還是決定觀望。於是我拿出了荒廢已久,約兩、三年前買的256mb創巨creative MX200,經過些許手工包裝,串上了原本掛竹科狗牌的吊帶,於是這台mp3 player又開始生龍活虎了。
這台的優點是螢幕大,音質可接受,操作方便,可當隨身碟,mp3複製進去就可以直接播了,基本功能錄音、廣播、語言學習都有。缺點是檔案傳輸USB要另外接線,而且還是市面上買不到的接頭size;還有256mb的容量實在不夠用,三、四張專輯就爆了;內建鋰電續航力十小時不算長,還要用那條專用USB接電腦才能充電;傳輸速度當然只有USB1.0,還要裝驅動OS才能抓的到。(可能XP不用吧?我用2K)
放久不用,之前也摔到幾次,機子也因此有大大小小的問題,像是memory讀取error,設定記不住,沒事要重新format...說半天反正這台應該早就停產了,創巨新款機種沒研究,但應該會進步不少。其實創巨就mp3 player來說,也算是有品牌和基本品質,價位又不算高的選擇。
重新啟用,一開始嫌容量太小(現在的mp3檔案都很大),於是嚐試就放個半張、三分之一張專輯,這樣可以多塞一些不同種類的音樂,但聽了幾天不過癮,又變成原來一張專輯塞完的方式。反正變來變去之後,發現重點在於那條吊帶,掛在脖子上比之前塞在口袋方便多了。
當然最大的重點在於音樂本身,這一兩個星期聽下來,似乎又回到高中時期瘋迷西洋音樂的時代。以前因為沒電視看MTV台而逐漸把興趣轉向電影,但現在網路發達,幾乎想聽什麼都可以聽。雖然有台音響,可是要我好好坐下來專心聽音樂好像是不太可能的事,於是掛在脖子上的mp3 player變成我重新接觸音樂的管道了。
這幾天聽了不少;Demon Days還滿有趣的,Moby的Hotel聽來有點像PSB,滾石老頭們的新輯風格還是很古老,Wilco真在是會讓人入迷啊,Green Day的美國白痴實在是又俗又有力,Kent乍聽有點像U2,細聽又覺不像,The Wrens有點輕飄飄的,阿弟仔的精選不錯聽,蘇打綠感覺還是很芭樂啊,K歌時或許可以用.....
糟糕,說了這麼多,是不是又要開始多買一些正版CD來支持一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