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年多前買的創巨mp3隨身聽已經出現壞軌(?)好一陣子了,256mb的容量也早就覺得不夠。所以最近一陣子一直在survey新的mp3,ipod功能少又貴不喜歡,iriver外形差驅動不好又貴,creative我對原來這隻的印象不好所以有點遲疑,國產的又沒信心。

然後Flash的機種最高容量目前只有1G,20G以上的硬碟型感覺也不好隨便帶在身上,實在苦惱。

2.前一陣子買了台LCD螢幕,sampo P908RQ 19吋可旋轉一萬出頭,放在辦公室上網寫程式用(公司買不起啊....)。沒想到過幾個星期發現我自己房裏的CRT螢幕逐漸變暗,用了三年多快四年好像要壽終正寢了。現在又開始苦惱,是要再買一台LCD呢?還是把新買那一台搬回家用?

房裏用不比辦公室,我希望看電影或照片等畫質色彩好一點,甚至還考慮想買寛螢幕尺吋的,如果這樣價位是要在一萬五以下呢?還是可以考慮更貴的?

如果有台好的螢幕,或許可以助我早點看完那堆一直沒看的DVD。

3.說到看片,其實我一直在考慮是不是乾脆買台投影機接電腦?看中一台Optoma H27快四萬還送布幕。這樣看片爽度一定大大提昇。會有這等構想,是因為我發現我對手上的DVD意興欄姍的一大原因,在於我寧可花錢去戲院看大銀幕,也看不太下電視機的小畫面。

但畢竟還是四萬塊,還是乾脆買個好一點的大尺吋LCD電腦螢幕來頂著?

4.最後抱怨一下,原本打算上台北看數位版的星戰III,誰知道才一個星期兩家數位廳全部下檔換成萬惡城市,雖然聽說日後還有重新上映的機會,但我不太想再這麼等待下去了,而且也早就和朋友約好了...唉

alfredo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胡德夫發專輯之前,我對他只有模糊的印象,聽過《搖藍曲》,聽過《原浪潮》,就這樣。買了《匆匆》也是因為馬世芳的推介,歷史、傳奇啊之類的,還有聽聞他非常厲害的歌聲和現場演唱。其實我對民歌沒多少興趣,但胡德夫上了年紀歌聲唱法也變了,這讓我願意好好的聽一聽這經過多年來終於出來的第一張專輯。

專輯聽過後,很喜歡他的歌聲和裏面的一些歌曲,但一直感覺缺少某種感染力,是音樂太簡單了嗎?是缺少了對胡德夫的歷史記憶嗎?最愛的是《太平洋的風》,很美的一首歌;《牛背上的小孩》覺得太民歌味了,有點不合味口;《大武山美麗的媽媽》,我不知道別人對這版本的感覺如何,不過以前聽巴奈專輯裏的那個版本印象太深了,胡德夫這次唱的就還好。《楓葉》,很古典很文藝的一首,我也滿喜歡的。《最最遙遠的路》,之前在紀錄片《部落之音》裏聽過較早的版本。其餘幾首就沒太多感覺,一直到《美麗島》。

老實說我對這個版本的《美麗島》有點失望,依然是很美很動人的旋律和歌詞,但之前聽過其他的版本如巴奈的,還有從Roxytom的站上抓下來的元袓版(現在沒得抓了吧?),記得當初聽完元袓版後非常感動,雖然是非常民歌味,但那遙遠的歷史氣味,和純真的歌聲,不知該如何形容。總總讓我對專輯裏這首歌有了相當的期待,結果是還好,然後後面加入的合聲和編曲感覺有點失敗。特別回去聽《原浪潮》裏面胡德夫唱的美麗島,不太一樣的唱法和感覺,可是我卻覺得更喜愛。到底是為什麼呢?

剩下的,《美麗的稻穗》久聞其名,其實《原浪潮》裏面也唱了,但目前沒特別感覺。結尾曲《匆匆》,我很喜歡,又是屬於另一個年代才會有的音樂,講人生、時光流逝,歌詞旋律也都很古典,現在還有人在寫這樣的歌嗎?

意猶未盡,所以五月二十一日下午在新竹誠品的"簽唱會"我也去了。

alfredo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幾天突然爆出消息,崔健和Bob Dylan都將會在七月來台參加海洋音樂祭,真是不可思議,有股飄飄然的不真實感。之前為了Elton John冒雨趕去了中山足球場,為了R.E.M.跑去香港繞一圈了,而這兩位在我心中更是重量級的音樂巨星,竟然同時要來台灣,豈有不去聽的道理?
(當我看到報紙消息而驚呼後,之後竟發現周圍同事無人識Bob Dylan為何人.....:~~~)

不過經過幾天之後,才發覺這消息其實都算不上確定,尤其這兩位的來訪似乎都有股怪異的政治味。崔健可預期的新聞很少,聯合報上報導Bob Dylan來台的消息不時扯上總統府的政治企圖,還說對方經紀人強調要有event和issue才願意來。這感覺真怪,哪有音樂人開演唱會非得要什麼歷史時刻才行?迪倫伯演唱會一場接一場,哪有那麼多event和issue可以給他去湊的?我看問題在於錢和市場吧!

反正不管怎麼運作,只要人能來,聽音樂才是最重要的。之前聽Elton John和R.E.M.充其量只能算是娛樂消費行為,崔健和Bob Dylan才算是真正的夢想成真啊....

只是能來不能來,還是不要先期望太高....





alfredo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最近不知怎麼了,許多值得期待的音樂都接連冒出來。

崔健終於發了新專輯《給你一點顏色》,mp3聽了幾天,之後發現yesasia可以上網訂購,一張4.99美金還不收運費,真是太超值,於是就敗了一張。

音樂還是很棒,我覺是很好的音樂,但比起《紅旗下的蛋》或《無能的力量》,新專輯比較不討我喜歡,一個可能原因是前兩張專輯在音樂上都給我相當大的震撼,新專輯則沒有。也可能是太多說唱,我對說唱沒意見,但我比較喜歡音樂旋律強一點的,rap到一直在loop就讓我有點煩了。然後這張專輯聽到目前,一些比較喜歡的重點歌曲給我的感動也比不上他的以前的歌。但這是和以往相當不同的專輯,老比來比去也沒意思。

比較喜歡的歌有《城市船夫》,這首的聲響聽來很過癮,有畫面感。《紅先生》,暢快的搖滾。《農村包圍城市》,電子的節奏加上生動的唸白和有力的歌詞。《超越那一天》,這是舊歌的現場版,其實是比較傳統的hip-hop風格,聽完一整張層層疊疊的錄音,再聽這首當收尾也別有風味。

覺得還可以,可能要再多聽聽的。《藍色骨頭》,歌詞好白,什麼人生三元素的,一時不太能接受這種調調,但音樂很棒。《迷失的季節》,芭樂歌,感覺是靠編曲在撐,旋律不太喜歡,崔健以前的慢歌旋律都很棒的,這次完全沒有了。《網絡處男》,內容音樂都滿有趣,一時看不出有否言外之意。《舞過38線》,和《迷失的季節》類似的感想,編曲很棒,旋律沒感覺。

至於《小城故事v21》上中下那三首,乍聽下來不怎麼喜歡,可能要花腦筋去解讀,不過還是等別人吧!

感覺新專輯缺少了前作給我那股迷離深邃的錯覺。但不管喜歡的程度,每首歌的水準都很夠,沒有那種有氣無力或是漫不經心的東西,也沒有力不從心或是失控的嚐試;夠完整也夠鉋滿,我想光這樣就很不容易了。

總之崔健發新輯,聽就是了。


alfredo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趁之前的連續假期又讀了一本小說,這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波爾的《大河灣》(A Bend In the River),關於這部書的內容可以看看博客來的介紹,節錄一段,以防日後連結失效:
奈波爾在這部寓意深遠的小說中,講述的正是歷史動亂、社會分崩離析的故事。印度、回教國家、非洲和南美洲地區的文化衝突,是奈波爾一生最關心的議題,而從《大河灣》中,我們看到部落之間的混戰、權力爭奪所帶來的令人窒息的腐敗和破壞﹔我們看到非洲人倉促被殖民者送進現代世界,茫然不知所措﹔盲目的殖民政府如何把非洲的天然資源搜括一空。我們看到急劇的變革、動盪的政權,帶來的是一群群飢民,以及形形色色、尋找發財機會的非洲人。奈波爾以無比豐沛的想像,將壯闊繁複的背景、各具特色的人物,交織出如史詩般扣人心弦的作品──《大河灣》。


本來以為會是一本很晦澀難讀的小說,結果看了前面一小段就完全把平日鮮少讀書的我給抓住了。主角沙林出身在東非印度裔的移民家族中,在非洲土生土長但又是個十足的的外來者,活在封閉的移民族群中。他不斷夢想著要脫離古老的傳統生活,於是他抓住了一個機會離開了家鄉,深入非洲大陸在一個村落落角開店,他原本以為可以享受白人殖民文化所遺留下來的生活方式,但他所見卻是暴亂之後滿地的廢墟,和疲累的非洲住民。他和許多移民懷著期望居留下來,希望脫離殖民勢力的非洲可以逐漸發達富裕,期望最後終於可以落地生根,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

一直到結尾,沙林還是屬於失根的狀態,而到後來他也越來越清楚他對人生的模糊幻想終究是不存在的。血統上的印度文化早就失去聯繫,教育和思想上的歐洲世界他更是無法融入,而他所在的非洲又陷入不斷地動亂、瘋狂的極權專制和民族意識,過去移民族群封閉的生活隨著時代也分崩離析。

小說裏談了很多東西,但最讓我有所感觸的是作者描寫在這塊土地上來自各方的人物,各種不同的價值觀和心路歷程,所有的一切都是關於對自身文化、環境與未來的想像。作者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以在我感覺上是超越角色本身的旁觀態度,不斷反覆描寫沙林對四週的觀察以及他自身的文化衝突,刻劃出一個苦悶且絕望的人像及其所身處的混亂時代。我覺得,這種苦悶和矛盾,只要活在曾被各種方式殖民過的文化裏的人,應當都不難體會。

算是開拓了我對非洲極為有限的想像。(非洲電影我好像也只看過一兩部)

這本書前面有段導讀,建議不要先讀,因為感覺上有點誤導。裏面把某些角色先給定調了,可是真讀到時又發覺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為是第一人稱,角色的態度又隨著時間不斷變動,關於書中的人事物還是要由讀的人自行評斷才是。





alfredo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越來越多,倒不是沒有時間看片子或寫東西,就是心情很煩悶,不適合。
然後就想,看電影可不可以就只是看就好了,不要再去想一堆無聊的東西。

前一陣子一個人去了趟香港,聽了R.E.M.的演唱會,本當寫些遊記心得之類的,但覺得實在沒什麼好寫,聽演唱會總是期待大於實際聽到的。這次香港行也沒有買片的慾望,雖然還是買了一些片,至於吃喝玩樂也有點乏善可陳,反正就是亂逛亂看。

今年三月也不太平靜,反分裂和反反分裂在電視、網路上吵的沸沸揚揚,但生活四週對這件事又很泠淡,搞得我內心充滿疑惑但又覺得一切好像都不太重要。

總之,就繼續休息吧....也許過兩天又會有想blog的衝動。


alfredo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愛という名のもとに》


這部1992年日本高收視的日劇,當年也在衛視中文台最早期播放的日劇之列,在我心目中一直是日劇的經典。除了夢幻卡司(唐澤壽明、江口洋介、鈴木保奈美),經典編劇(野島伸司),其中故事對於友情、愛情、理想的描寫,熱血感傷卻也深刻動人。雖然十多年後的現在看來說不定會讓人覺得有點老氣,現在重溫這部日劇可能回憶的成份比較多吧。

alfredo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如我之前所預測的,官方宣佈Star Trek最新系列的影集《Enterprise》在第四季結束之後將劃上休止符,這代表了連續播出18年的Star Trek系列影集將告一段落。

雖然早有預期,但正式公佈後還是不免感到難過。我一直都很喜歡科幻題材的影集和電影,尤其Star Trek系列一直在我心中佔了一個重要的地位,不是說這影集拍得有多麼好多麼經典,但畢竟斷斷續續觀看,也經過了十多年的時光。或許現今時代的人們對科幻故事再也沒有興趣,Star Trek對人類未來充滿光明樂觀的想望現在看來是古老年代的思維了,當然影集本身創意枯竭,故事品質下降,越來越商業越來越缺乏野心,這般惡性循環導致了今日的令人感傷的結局。

好笑的是,直到今日,幾乎所有系列的DVD都已經發行了,但是在台灣還是沒辦法完整看完Star Trek系列的影集。我只在小時候看過一季的TOS,之後三季的TNG,一季DS9,完整七季的Voyager,以及靠網路目前看完第三季的Enterprise。人家國外都要停播了,我還是沒法一窺Star Trek的全貌,看來除了好好加強英文之外別無他法了。






alfredo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如果時間是11點到12點,我就會打開電視轉到GTV31台。不,我看的不是《大長今》,那是12點才開始播的。我看的是之前11點開始播的日劇《冷暖人間》。

這部日劇有何特別之處呢?首先這部戲是八零年代日劇名作《阿信》的劇作家橋田壽賀子在九零年代開始的另一部名作,而且從1990年開始播出至今已經推出了七部了,在日本仍然熱映當中,收視率居高不下。另外戲中主要演員十數年來幾乎都沒什麼變動,在第一部中的小學生,到第七部已經是19歲的少年了;原本的叛逆少女,也結婚生子還離了婚,我想真的是創記錄的連續劇吧!

故事到底在講什麼?其實這根本是婆婆媽媽的家庭劇,岡倉夫婦生了五個女兒,每個女兒都有自己的家庭或事業,有婆媳衝突、親子代溝、夫妻失和、學業問題,拉拉雜雜地一堆親戚朋友長輩晚輩,演員多的數不清,故事也怎麼講都講不完。而且為了怕觀眾搞不清楚一堆劇情的推展,角色台詞常常會囉哩叭嗦地講一些廢話來交待前因後果,無論什麼時候開始看都很容易接得上。其實演了這麼多年來,角色的性格都沒有太大的變化,故事也都同一套一直在繞,所以只要不隔太久,連戲根本不是問題。

alfredo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21 Sun 2004 12:11
  • 搬家


現在住的地方也好幾年了,每次合約快到期就思考著要搬家的事,但一直沒有真的搬成,一方面是懶得搬家,一方面是除了上班通勤時間長了點之外這房間沒什麼大缺點。不過我想今年真的會搬走吧,因為多了一個理由,就是我真的已經住太久了。同事說同一個地方住太久人會顯得怠惰,但遷就一個不真的滿意的環境太久,這應該說是某種程度的沉淪和自我放棄。

可是換了一個環境,事情就有機會變得更好嗎?


alfredo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