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除了上電影院看片外,手邊積的一堆DVD都不太想拿起來看,覺得像作功課一樣越看越煩,又到了放空的時候了。
還是一直固定收看《超級星光大道》和《超級偶像》,雖然是很沒營養的節目,但沒辦法人生就是這樣,所以還是來隨便聊一聊最近看節目的感想,沒興趣的就不用往下看下去了。
(以下是個人主觀感想)
最近除了上電影院看片外,手邊積的一堆DVD都不太想拿起來看,覺得像作功課一樣越看越煩,又到了放空的時候了。
還是一直固定收看《超級星光大道》和《超級偶像》,雖然是很沒營養的節目,但沒辦法人生就是這樣,所以還是來隨便聊一聊最近看節目的感想,沒興趣的就不用往下看下去了。
(以下是個人主觀感想)
最近敗家慾望又蠢蠢欲動,大致上這不是什麼好事。
上星期花了點小錢上網買了一支ATI Remote Wonder,這是ATI出的一款電腦遙控器,已經是滿舊款了。就是把接收器往電腦的USB接頭一插,驅動灌好後,就可以拿搖控器來遙控一些程式與功能,比如說呼叫出某些程式,聽音樂看影片,移動滑鼠等等。
不過當然也沒這麼好用,使用上總是希望針對自己常用的一些程式可以設定一些個人化的按鍵方式,但很快地我就發現ATI附的軟體功能太少,搖控器上密密麻麻地一堆按鈕,可是能夠讓使用者自己設定的只有其中六個,很不夠用。於是上網找了一些ATI Remote Wonder的插件,找到一個叫Key Mapper的插件,說是可以自行設定每一個按鈕,一試之下果然可以,也就很努力地花了一個晚上把所有的按鈕設定好。但一邊設定一邊覺得很難用,而且好像bug滿多的,畢竟這不是官方的插件,只是某個業餘玩家多年不再更新的小程式。
後來又上網找了一陣,才又找到另一個程式叫EventGhost的,這程式是免費的而且很強大,可以偵測很多Windows作業系統的Event(事件,比如說按下了什麼按鍵,也包括遙控器的按鈕),然後把這些事件轉換成其他Action(動作),反正可以用來設定熱鍵,或是設定搖控器要轉成什麼樣的按鍵,甚至是直接控制某些程式的功能(可能要安裝相對的插件),可以用來完全取代ATI自己附的軟體。所以我把ATI軟體給關閉了,換成EventGhost,當然又花了一堆時間做設定,設定成我想要的功能。
設完之後是拿來做什麼呢?我目前就只有兩個功能,一個是聽音樂一個是看影片。拿聽音樂來說,就是拿搖控器按一下就可以叫出foobar2000這個音樂播放軟體,按個鈕開出開檔的選單,看是要選那個專輯來播放。播放之中當然可以調整音量或是暫停之類,全部透過搖控器來完成,看影片也是一樣的意思,不過同時對應的軟體也要適度地定義好熱鍵。
用了幾天,還不錯,除了搖控器有點大隻,按鍵有點硬。但也其實並不是真的非常好用,因為畢竟要控制一台電腦用搖控器還是沒法很直覺的控制,不太可能弄得像什麼多媒體中心或是家電一樣(這又是另外的話題了)。反正這支也只有幾百塊,真用不慣也就算了。市面上也還有其他種的搖控器,一般店面都很難買,可能都要上網訂才行。
(這篇是前一陣子寫的,寫得很像作文,大家隨便看看)
讀了林木材對《星光傳奇》的批評,也聽了他親口談論這部片,木材兄都說他是《超級星光大道》的忠實觀眾了,那麼我承認我也是每週按時收看星光大道的一員,似乎也不會那麼不好意思。不過本篇不是要談《星光傳奇》,而是純就一個電視觀眾的角度來聊我對這節目的一些感想。
每個人收看星光大道的理由似乎都不太一樣,但對我來說,並不是欣賞什麼純真的夢想,或是什麼可貴的友情之類的煽情元素,而是更直接的,身為一個從小聽流行歌曲長大,並持續一直在聽音樂的人,看到一群人非常認真的在唱歌、比賽,而評審也把音樂這件事當做一回事來看待,即使,這一切大多只是包裝、裝模作樣,但也比那些對音樂毫不尊重的綜藝節目來得好看多了。而透過一週週的比賽,觀眾看到的不只是包裝的光鮮亮麗的明星,還可以看到這些準明星們在沒有太多包裝前的模樣,聽到他們仍然充滿許多暇疵的歌聲;經過一次次的成功或失敗、評審嚴厲的批評、節目的訓練和包裝,到最後蛻變成還夠水準的歌手,讓觀眾更了解成為一個專業的歌手和明星,背後有多少的要求和細節是之前可能身為單純的聽眾所不在意,而對於演唱和音樂也是可以用更認真嚴肅的態度來面對的。
當然期望是期望,和現實總是有很大的落差,第一屆的成功我覺得就是得利於兩位(或說是三位)超級明星的誕生,但楊宗緯、蕭敬騰不是每屆都會有的,既然沒法找到同樣水準的歌手,在音樂上當然會不如第一屆,而且你也真的很難期待這些素人歌手要如何在短短半年期間就進化成專業的音樂人、超級巨星。尤其是節目走向放了很多力氣在營造參賽者之間的友情,儘力地為有觀眾緣的選手護航,想辦法塑造出一個又一個偶像,但在歌唱和音樂上沒有辦法找到和過去一樣的感動時,要複製過去的成功是很難的。
應該已經是去年的事了,聽說20世紀少年完結了。
剛才上網想查一下這故事的結尾到底是什麼,可是查半天都查不到,就放棄了。然後想起一件事,覺得非得寫下來不可。
那就是我討厭浦澤直樹的漫畫。
其實也不是真的討厭,他過去出的一些作品我也都有看過,但總是沒力氣好好地看下去。除了《以柔克剛》 是一口氣看完的之外,其他的像《怪物》《危險調查員》《20世紀少年》《Pluto》都是有一集沒一集的看。通常都是這些作品的評價實在很高,什麼神啊大師啊之類的稱號都出來了,才讓我好奇想看看,可是結果我都不喜歡。
我不喜歡他的畫風,不喜歡他故弄玄虛的故事,不喜歡那一堆裝酷的角色,裏面的情節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沒多久就忘光光,到現在我還搞不懂《怪物》和《20世紀少年》到底在講些什麼....
不喜歡也就算了,偏偏他的評價真的很好,我記得讀過網路上對《Pluto》 的評介,說是不輸手塚大神的原作,這時我心裏亂七八糟的口白就冒出來了...如果他不是這麼地備受讚譽,我也不會這麼的討厭他吧。
這篇只是情緒發洩,並不是什麼評論。
本篇漫畫是我高中時為校刊畫的,當時我是校刊社的一員,同時也對漫畫產生了瘋狂的熱情。雖然沒什麼技巧,但算是那短暫的漫畫時光的紀念,看看笑笑就好。
這些圖後來有經過後製過,並不是原始的scan檔,尤其那個彩圖是多年前用photoshop著色的。
注意,大量技術內容,不喜勿入。
本站的架站程式為Lifetype,為了重新設計網站的版面,我的計劃是安裝隨機版的Instant Lifetype在個人電腦上,再把網站所有資料備份過去,這樣我就可以在自己電腦上大玩特玩。不過一弄也碰到了很多問題,搞了半天才成功,在此把過程記錄下來做備忘。
不知道要寫什麼,就一些感想碎念過去。
週六早上去長春戲院看《四月三週又兩天》,下午和晚上分別去看了巴奈和胡德夫的演唱會。
對巴奈不熟,我只有她的一張CD,就是她唯一的個人專輯《泥娃娃》,也沒聽過她的現場演唱,不太知道該期望什麼。
中山堂光復廳比預期還小,坐椅排一排感覺位子也不是很多,視線也可能會被擋到,算是中小型的演唱會吧?
巴奈出場,剪了一頭短髮,和海報照片不一樣了,這是我第一次現場看到她。一開始時不太適應音響的效果,不過從第二首開始,也許是我的耳朵已經適應了,就越聽越入迷。
和第一張專輯一樣,她唱的幾乎都是很低迷沮喪的抒情之作,那些孤獨、追尋、失落、純真、複雜、回鄉的情緒。唱了很多沒聽過的新作,有些歌曲,對現在我個人的狀態來說,聽來像是天啟一般,很恐怖。巴奈的聲音很深沈動人,不太知道該怎樣去形容。
下半場巴奈唱了一些翻唱歌和一些素人創作曲,氣氛比較輕鬆。這些素人創作的內容都很簡單,可是巴奈一唱起來就好動人,我想這才是音樂。
演唱會差不多三小時才結束,很滿足,值回票價。
小時候喜歡做機器人模型,鋼彈系列就買了一堆,後來就沒做了,現在還堆了好幾盒沒做完。不過除了鋼彈系列之外,我那時還很想買裝甲騎兵的模型,裝甲騎兵是另一部八零年代很經典但沒有那麼有名的日本動畫,劇情我已經記不得了,我只覺得主角機醜得很可愛,和鋼彈相比寫實感更重。可惜那時住在鄉下地方一直沒找到這系列的模型,就一直抱著懸念到現在。
已經很多年沒注意模型的消息了,市面上一堆鋼普拉也我引不起我的興趣,但前幾個月意外地發現Bandai出了新版的裝甲騎兵Scope Dog 1/20的模型,立刻激起了我的敗家慾,算是想了結童年的遺撼吧!終於某次去台北時在萬年入手這款模型,上星期終於有空把它給組起來。
不過就只是組起來而已,沒修整沒上漆,我的程度還停留在小時候。
貼照片紀念一下。
左邊呢,是之前住的小套房,那時房間整理到一半,書桌四週是最後才整理的,不過書架上的書和DVD都已經收起來,所以只剩下雜物。不過看起來和沒整理之前差不多亂。照片中央上方的小叮噹鬧鐘已經丟棄,書架也留給房東了,和電影有關的是左邊牆上《雙面薇若妮卡》海報。
右邊是現在住的小套房,那時房間也整理到一半,不過可以看得出來寛敞了一些,而且採光很好。後來又經過了整理,旁邊的三格櫃和CD櫃交換位置,擴大機下方多放了台DVD player。《雙面薇若妮卡》海報現在收起來還找不到好的方法貼上去(怕傷牆上的漆)。
其他地方就太亂了,所以沒照片。
純記錄文。